中国音乐地图:40个民族、680位音乐人、230种乐器…
中国音乐地图:40个民族、680位音乐人、230种乐器…近40个民族、约680位民间音乐人,230余种民间乐器,1300首民间音乐,两万张图片、100万字中英文文字资料,这是由民族音乐制作人叶云川搭建起的“中国音乐地图”体系。2019年起,他带领制作团队,走过全国十余个省(区、市),录制下各族民间艺术家原生态的演唱和演奏,用音乐找回民族的记忆,从母语中寻找生命的缘起。
作为“瑞鸣音乐”的创始人,叶云川创作制作了2500首歌曲,斩获近180个奖项及提名,包括美国独立音乐大奖、全球音乐奖、中国金唱片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等。虽然获奖无数,但他却认为在过去19年里,他“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情——中国音乐。”
“我是四川客家人,从14岁开始背包旅行。每当听到民族音乐,便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眼中流泪。我很想把中国音乐带到世界,用世界的音乐语言讲中国音乐故事。”
2003年,叶云川创建“瑞鸣音乐”品牌,用20年的时间,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碰撞和融合。
因此,他一次次出发,不断尝试中国音乐和爵士、蓝调、拉丁、古典、新世纪音乐等音乐形式跨界或跨文化融合。
他曾远赴波士顿,以中国传统乐器唢呐、管子对线年的全美第一座演奏级管风琴;也曾赴日本,以千年前流传到日本的尺八、琵琶、三味线、太鼓等日本邦乐与中国民乐即兴合奏演绎中日经典民谣,复兴唐宋文化。
叶云川说:“时常有外国音乐家问我:什么是中国音乐?中国人从哪里感受到自己的民族音乐?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在他看来,中国传统音乐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也有传承千年的数百种乐器,各民族、地区都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宝藏,“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告诉别人,什么是中国音乐”。
2019年,叶云川发起“中国音乐地图”计划,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他尝试建立一种音乐的体系,从民族、地理、风格、乐器形态等角度解构中国音乐,用音乐地图的概念来回答世界“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消失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快。”叶云川认为,当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流失。比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原始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劳动号子不再被需要,它的消失几乎是必然的。
“原本每个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和文化表达情感,但是当后人只会讲普通话的时候,各自的情感表达也越发趋同,后人也更加无法理解前人的文化,多元文化开始变得扁平。”
他希望,通过对这些音乐进行采风式的收集leyu乐鱼、整理并录制,以国际级制作要求和水准,到当地民族文化之中广泛采撷、拾取那些最原汁原味、也最弥足珍贵的声音,来唤起亲切的民族记忆,并藉由音乐重新连接与自然、与生命的脐带。
4年来,叶云川带领团队,在录音大师李大康的指导下,走进中国近20个省(区、市),在各地找音乐厅、剧院等场地,用世界级录音设备,以极高采样频率,录制下每个民间音乐人的细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时的心跳和每一次瞬间的感动。
期间的艰苦不言而喻。然而,叶云川却谦虚地说:“如果说这个项目是一条珍珠项链,那些极其优秀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录音师就是发光的珠子,而我只是把他们串在一起的两块钱的绳子。”
西安鼓乐是该项目中有传承记载距今时间最长的一种,有近1300年历史,据说是安史之乱从宫廷逃出的乐师传下来的,保存到现在几乎是原貌。
“当1000多年前的音乐响起的时候,那种端庄、雍容的气质一出来,你一听,哇!这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声音!你知道那些演奏者是什么人?他们只是西安郊县的村民,但是他们的笙、管、笛、鼓一出来,一听就是宫廷音乐,而且是大唐的那种华丽的雅乐、燕乐。”
叶云川认为,音乐最能忠实地记载与反映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风貌,“如同一条鲜活血脉,源源不断输送着一个民族扎根的那片地层与地域的养分,和难以言状的印记。”
在参与项目录制的演唱、演奏者中,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顾玉林、田孝梨、罗凤学、张顺英、边巴扎西等,亦有常年巡回世界演出的民乐艺术家赵家珍、郭雅志等。涵盖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等近40个民族,已精心录制音乐1300首,涉猎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智化寺京音乐等百余流派的精选民族音乐曲目,包含传统音乐名曲《昭君出塞》《出水莲》《高山流水》等曲目,也有如《格萨尔王传》《玛纳斯》《阿诗玛》等少数民族音乐史诗。体裁涉及山歌、牧歌、渔歌、劳动号子、戏曲、说唱、少数民族宫廷音乐、器乐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使用传统乐器多达218种,采集文字资料近30万字。
叶云川说:“民间音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辛。我见到一个华阴老腔第18代传人,她的孩子不想学华阴老腔了。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当我为文化的流失感到伤感的时候,我又很开心因为我们的记录,这些音乐和文化将永远保留下来。永恒的。不管我们的子子孙孙在几百年还是一千年之后,他们同样可以通过影像,通过声音和文字,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有这样一段历程。”
他说:“我们面对的传统文化都是经过千年历史沉淀到今天的,里面有很多具有生命永恒意义的东西。但需要我们把过时的东西挑选出来,重新组合,把它变成非常时尚的东西,或者说是能跟未来链接的东西。”
如何让“老树发新芽”?他说:“尽量去找出某种音乐的特质,将其放大。同时,基于它的底层可融合性,打造一个非常丰满的、立体的中国音乐形态。”
“中西结合”是叶云川让“老树发新芽”的方式之一,其灵感来自经典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图兰朵》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其配乐中大量运用了中国元素。例如,图兰朵公主每次出场时,都会伴随着中国传统民歌《》。这使叶云川深受启发。
他说:“音乐是海洋。对于一个喜欢游泳的人来说,他在海洋里不会只停留在一个小小的地方,而是会四处探索。”所以,叶云川经常与来自国内不同民族、国外不同种族的人在一起做音乐,挖掘不同流派的音乐中的共性,并以之为基础进行融合、创新。
叶云川的努力也得到了听众的认可。有一次,他看到网易云上有听友留言,说因为他的播放列表里有一首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受到了同事的嘲笑。然而,当音乐响起时,同事立马就“石化”了。因为,这首四川民歌被改编成了布鲁斯风格,十分新颖、和谐。叶云川说,那是因为在录制那张专辑的过程中,他找到了黑人音乐和四川民歌的共性:在艰苦的环境下,人们依然积极乐观地生活。
他说:“现在,整个世界是扁平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我们的文化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东西。因为只要你进入音乐的状态,你会发现肤色、人种、语言就不那么重要了。大家是用情感来交流,我们有共同的情感。”
叶云川透露,未来,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到更多地区录制,记录更多即将消失的民族之声,以高品质数字化制作、多媒体保存及国际化推广方式,不断完善,建立起系统而立体的、兼具宏观与细微的“中国音乐地图”,为后世留下一分满载着记忆和故事的珍贵的民族音乐记录。
文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来自瑞鸣音乐专辑《中国音乐地图 听见·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首相传创作于19世纪末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表达的是青年牧民对美满爱情的热烈追求。其在巴尔虎、喀尔喀、乌珠穆沁等地都有不同的变体流传,除了本曲所采用的呼伦贝尔地区的演唱风格之外,也常见有歌手采用锡林郭勒地区的演唱风格。纵使是这广袤无垠的草原,也散落着使人裹足不前的泥潭。纵使深情倾慕于那位俊俏可爱的姑娘,却不知道她的心在牵挂着何人。悠扬的歌声,吟唱着循环往复的优美曲调,以草原的泥潭为比喻,描述着恋人变化莫测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