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乐鱼官网中华气魄见之民乐!

2024-08-12 03:10:16

  乐鱼官网中华气魄见之民乐!“民乐的声音你听过吗?”电影《闪光少女》中一句,问出了许多民乐人的心声。这里的声音并不仅仅是我们耳朵听到的,而是我们用心地欣赏,认真地聆听,感受到曲中传递的深情,是我们留心去了解我们的

  北京科技大学民族管弦乐团(以下简称民乐团)是北京乃至全国的优秀大学生民乐团之一,2012年荣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称号。现有团员60余人,编制较为完整,曾多次荣获全国、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并登上国家大剧院等艺术殿堂举办专场音乐会,2018年在北京大学生音乐节中获得器乐类展演金奖,并于2019年参演“国韵风华”北京科技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乐团专场音乐会,是一个实力过硬,经验丰富的团体。

  为了深入了解民族乐器、理解中华文化内涵,我们采访到了民乐团2017年团长张誉、2019年团长敬树坤以及现任团长杨星霖,从他们口中了解民乐团与民族乐器,通过他们对民族乐器未来发展的独特见解,对民族乐器有更加全面真实的认识,感受他们对民族乐器的热忱与热爱。让我们一起走近真正的“民乐人”,走进极具魅力的民乐世界吧。

  民乐团作为一个平台,在大学给许多热爱民乐、擅长民乐的同学们提供学习与练习的机会,它让“一枝独秀”变成了“百花齐放”。在采访中,三届团长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民乐团整个团体的热爱:民乐团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员之间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团队氛围轻松祥和,大家一起为更好的演奏而努力。杨星霖同学更是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形容成员之间的默契关系。

  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民乐团成员一起练习,互相磨合,在精进自身演奏技术的同时,也与演奏不同乐器的其他成员相互配合,最终一次次呈现出完美的合奏效果。这过程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相比于西洋管弦乐器,民族乐器音准难找,且民乐团编制完整,人数多,合奏更加困难……这些难题需要用刻苦的练习与成员之间默契的配合来解决。我们在看到民乐团的辉煌成绩时,不难想象背后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但伴随着辛苦与努力的,还有成就感,每一次刻苦练习之后的登台演出与出色演绎,都带给民乐团成员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张誉同学在第一次演出后,对民乐团的架构有了更多了解,对各个乐器、声部之间如何配合也更加了解;敬树坤同学则在民乐团中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团体与个人相互成就,民乐团为成员们提供了学习与演奏的平台,而成员们则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民乐团的发展稳步向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有很多民族乐器还无法摆脱世俗的刻板印象:提及唢呐就是农村红白喜事中的专业乐器,提及二胡就想到在天桥卖艺讨生活,提及鼓便是半裸的壮汉在风中卖力击打。民族乐器似乎始终无法摆脱“土”“俗”“难登大雅之堂”的印象。而对于民族乐器,敬树坤同学有自己的见解,他也曾因为自己学习唢呐而自卑,觉得它远不如钢琴、小提琴这些乐器“洋气”,可在学习唢呐一段时间后,他认为唢呐是《丝绸之路》里古代丝路的声声驼铃,看过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之路;是《印象国乐——大曲》里的悠远绵长,书写国乐之厚重大气;是《秦兵马俑·幻想曲》里的雄浑壮阔,关山万里雪;是《西北组曲》中陕北汉子高歌着号子,挥打腰鼓;是《九州同》里的风舞龙吟……在接触到这些之后,他明白了民族乐器并不比西洋乐器“村”,我们的民族乐器也很高雅。乐器有国籍,但音乐没有。同样的,乐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特定场景的刻板限制,我们同样登得上大雅之堂。

  在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对乐团成员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些古朴悠扬的曲调让人不自觉地沉浸于音乐世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典雅绝美的意境。每一首乐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为了能够更好地演绎乐曲,成员们需要去了解这些乐曲背后的历史与故事。许多民乐团的成员也会选修一些提高人文素养的公共选修课,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课余也会请教相关课程的老师,了解更多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知识。杨星霖同学也表示,在对中华文化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之后,心中更是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悠久广博、兼收并蓄,对中华文化也更加自信。

  就像三位团长说的,民乐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时代的变迁却依然传承至今。虽然民乐历经时光打磨,有了些许变化,但正是在岁月的积淀中,形成了独有的音乐特色和丰厚底蕴。这种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美感与艺术创造力的民乐文化,不仅是民乐团的成员们,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都应该了解、传承,并且发扬光大的。民乐和西洋乐一样是人类世界史上的瑰宝,其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或歌颂祖国大好山河,或赞美文化悠久绵远,都流淌着世世代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相信在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推动下,民乐的优秀文化精髓将世代相传,历久弥新leyu乐鱼

  传统文化,包括民族乐器和民族手工艺在内的诸多民族性文化,都面临着传承的问题。而每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反映了某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声与情感。因此,对于如何让民族乐器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三位团长都有自己的见解。敬树坤同学表示,唢呐就属于一种冷门的乐器,但最近看到唢呐在各种综艺节目和网络平台出镜率很高,看到大家对唢呐的喜爱和改观,他认识到让民族乐器更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可以促进民族乐器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推动民族乐器与一些现代元素融合。他希望多通过这种能被更多人看到的方式来让大家了解民族乐器,摆脱偏见和刻板印象。

  杨星霖同学和张誉同学则提到了民乐团的民族室内乐团。室内乐团的创立是一件大胆创新的事,它拓宽了基础民乐的演奏技法,模仿新兴器乐,例如电子音等,演奏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开发出民族乐器更多的可能性。提到室内乐团几场反响良好的演出,两位团长感到很欣慰。利用流量推广民乐,或是利用室内乐团提高观众参与性和热情度等创新方式,都促进了民乐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普及民族乐器,给民乐注入新鲜血液,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进而促进民乐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向世界展现中华民乐独特的美感与气质,一种积极高雅的艺术境界。这也是整个民乐团对于推动民族乐器创造性发展做出的重要努力。

  在与三位团长的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民乐团带给他们的归属感,以及他们对民族乐器的热爱以及对传承民乐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看到了北京科技大学民乐团在传承民乐文化与探索未来民乐发展道路上做出的努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消除偏见,拥抱民族乐器,感受它或温婉柔情,或大气磅礴,或高远旷达,或悲凉悠远的意境,感受中华文化凝聚在音乐中的深情诉说,让民族乐器能够在今天浩如烟海的文化符号中发出点点光亮。

  《满井青年说》是由北京科技大学团委研究室、宣传部主编,专注刊发青年评论、青年研究、校园文化、优秀青年榜样的综合性校园青年刊物(月刊),2019年创刊,目前,《满井青年说》设置“满井青评”“满井青研”“满井青年”“满井印象”“满井漫谈”五大栏目,刊物内容将通过“北科大青年”“贝壳青年研究”微信公众平台首发。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