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伴童心共成长”儿童绘画兴趣小组 社工案例计划

2024-08-04 15:04:33

  “伴童心共成长”儿童绘画兴趣小组 社工案例计划童年是人的心灵故乡,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让儿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儿童兴趣爱好是儿童积极乐观、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

  通过前期调研,社工了解到辖区内儿童爱好和特长较为广泛,从书画、舞蹈、乐器乐鱼·体育官方网站、唱歌、运动,再到学习、阅读等均有涉及,然而在课余时间安排上,超八成儿童的课余时间用于学习或看手机,不能较好地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力。

  另外社区没有开展过儿童社区活动,导致儿童较少接触辖区内其他小朋友,除学校以外再无渠道建立自己的朋辈群体,从而使儿童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团体协作能力。

  其次,社工在入户探访时发现,部分困境儿童和随迁儿童的家长忙于维持生计较少关注孩子成长,孩子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待在家中,较少接触同辈群体和社区环境。

  因此,社工站决定开展儿童兴趣小组,根据服务对象人群的特点,提升儿童对自身行为的认知能力,发掘个人潜能,增强自信和勇气,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提升困境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困境儿童融入社区,让孩子们在丰富的周末时光中得到成长。

  社会学习理论既强调考察社会个体因素,也考察社会环境。在这个视角下,人的行为是在其所处在的社会场域当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在小组过程中,小组成员一是通过绘画、手工、折纸等活动内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二是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增强自身沟通交流能力,取得同辈群体间的相互支持,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体成长。

  场域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这一场域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而且这个场域是此时此地发生的。小组成员之间是互动的,每位成员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认知理论相信,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所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该理论强调智慧、想象力、创造力、情绪性等心智活动的发展对人类行动的贡献。通过小组活动内容,培养小组成员专注力、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儿童心智发展,提升认知能力,推动小组成员自我成长。

  本次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专注力和动手能力,为辖区儿童搭建一个兴趣爱好发展平台,同时增强组员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发掘个人潜能,建立朋辈群体支持网络。

  2023年2月11日至3月4日,社工站利用周末时间在二郎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开展了4节小组活动,共招募15名儿童。

  社工首先向小组成员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引导成员进行自我介绍,组员们初次见面稍显拘谨,在社工的鼓励下,现场氛围开始活跃起来。

  之后社工带领大家共同讨论后共同制定了“不可以打人骂人”、“要互相帮助”、“不可以乱丢垃圾”等契约。

  接下来,孩子们通过“捉手指”、“123木头人”、“萝卜蹲”、“抢凳子”等游戏消除了开始时组员们之间的陌生感,开始一直戴着口罩的小朋友也主动把口罩摘了下来。活动即将结束时,小朋友们都不愿离去,还想继续和好朋友们做游戏,组员萌萌对社工说到:“老师,我们都约好了,下周还来玩!”。

  第一节小组活动让组员之间初步建立联系,减少陌生感,增强自我表达能力,游戏效果达到预期,小组氛围活跃,为后续的小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开始,社工带领组员回顾小组契约等上期活动内容,并以小游戏活跃现场气氛,拉近与组员的距离,同时给孩子们介绍本节活动内容。

  之后社工指导组员为提前准备的图案上色,绘画过程中,小朋友时不时与邻座的参与者讨论各自的图画,时不时找其他孩子借彩笔,一张张多彩的作品逐渐呈现出来。

  最后,社工让组员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刚开始大家都有些胆怯,在社工的鼓励下,一位小朋友鼓起勇气站起来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更多的孩子们也敞开心扉,积极讨论。

  第二节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绘画水平,为辖区儿童创造了一个兴趣爱好发展的平台,培养了他们沟通交际、勇于展示、乐于助人的意识,营造出温暖和谐的社区氛围。

  由于前两次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因此本次活动开始前,已经有几位组员早早来到现场,并且主动帮助社工整理桌椅。

  活动中,社工通过播放相关节气科普视频、合唱歌曲和讲解节气顺口溜的形式,向组员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传统习俗及古诗词等。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的美感,社工带领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节气代表风景进行手抄报创作,一张张五颜六色、生动形象的节气手抄报展现在眼前。

  在社工的鼓励下,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劳动成果,争相比试,看谁的作品更富有个性,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活动的组员小朱在分享环节勇敢展示,主动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内涵,社工老师为其颁发了精美小礼品,其余小朋友也致以热烈的掌声。

  通过第三节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能够在活动中发掘自身优势,能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活动开始,社工为组员讲解什么是折纸、折纸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代折纸工艺,体会折纸的魅力,激发组员们对折纸的兴趣。

  同时临近三八妇女节,为了引导儿童学会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恩,本期活动将由社工带领组员们折玫瑰、康乃馨等花朵,经过社工的细心讲解和指导,在组员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一张张彩纸在大家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鲜花。

  小组结束阶段,社工对整个小组过程进行了回顾,部分组员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对小组的不舍,社工安抚组员情绪,并为参加完四节小组活动的每个组员发放绘本和气球作为奖励。

  此次过程评估主要采用社工观察与组员分享的方式。第一节小组活动让组员初步建立联系,减少陌生感,增强自我表达能力,游戏效果达到预期,小组氛围活跃。在之后的活动中,组员们都早早来到活动场地,相互交流并主动帮助社工整理桌椅,说明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期待很高。

  每节活动过程中,组员们能积极配合社工,遵守小组契约,在剪纸、绘画环节,组员参与积极性高,每个组员都能认真完成自己的作品,并互帮互助,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作品。

  通过社工前期宣传,小组招募成员15名,且每节活动人数都有所增加,平均每节参与者达20人,累计服务人次达90余人次,超额达成小组预计服务计划与成效。

  此次结果评估采用组员及家长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在小组结束后,组员们及其家长均匿名填写了满意度调查表,从表中来看,组员们及家长对小组整体满意度为100%,大多数组员表示度过了丰富有趣的周末时光,不仅增强个人动手能力,培养个人兴趣,还结识新的朋友,增强非正式支持网络,并期待参加下次小组活动。组员家长也表示该活动非常有意义,对社工及小组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小组成员手工、绘画能力,提升专注力、创造力、记忆力等学习能力和技巧。同时,协助小组成员通过自我探索,挖掘自身优势,从不善表达到乐于分享,提升自信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小组活动,社工看到了组员们的变化和成长,下一步社工站也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儿童创造更丰富,更有活力的活动平台,让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发掘自身优势,能更加自信,阳光、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1.社工在开展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发生的多种可能性,如第一节活动中的破冰游戏要预备多种方案以应对组员无法理解游戏规则等突发情况;同时每名社工任务分工要明确,保证整场活动有序进行。

  2.社工要能够敏锐观察到儿童细微的改变,及时鼓励儿童的进步和成长,使其感到被关注,以便更好地融入小组;同时要敏锐挖掘每个组员的优势资源,协助组员达到自己的目标,如鼓励绘画有基础的组员担任小老师,帮助同伴,增强自我成就感。

  3.沟通是小组得以进行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小组组员互动的基础,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就会增强,冲突就会降低,也有助于小组目标的有效实现。

  社工在与组员的沟通中,要注意运用尊重、同感、信任、真诚、积极回应、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巧,同时也要通过提醒组员互相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等促进组员之间沟通。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